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继续缓慢增长,达到474万人,仅比2022年增长17万人,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增长率大幅下滑,报考日趋理性。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从近二十年数据看,考研报名人数在经历缓慢增长甚至一度下降之后,自2016年起,进入了高增长阶段。从2015至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则在高位上实现高增长,增长比例超过21%。
各省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趋缓
高教大省(市)报名人数增长明显趋缓,如四川、陕西等地,东北地区则普遍出现下跌,高教相对薄弱省份则出现较大增长,如广西等地,显然与“逆向”考研相关。
●安徽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32080人,比上年增加1.53万人,同比增长7.06%。
●广西自治区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突破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13.9%。
●陕西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17.19万人,比上年增加近4123人,增幅2.46%。
●2018年辽宁省考研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其后四年,年均增幅10%左右,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15万,达到了150033人。2023年辽宁考研报名人数接近15万人,同比上年略有减少。
名校报名增长停滞,“双非”高校显著增长
伴随着考研热,高校报名人数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同高校表现不一。总体上看,一流大学增长乏力,而“双非”院校异军突起。
●2023年报考云南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人数为9486人,比2022年的报考人数增加了3385人。
●2023年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达到5087人。比2022年增加1441人,增长39.52%。近几年,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迅猛,报考人数从2018年的1029人增长至2023年的5087人,年均增长近65%。
●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99人,相比2022年的9719人,略有减少。
●2023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7263人,相比2022年的18154人,减少了891人。2019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其后几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02、专硕报考成主流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在专硕扩大的同时,一些高校正在缩减学硕。此前,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
从部分高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占比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报人数
●2023年延安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8248人。其中,学术学位报考人数占比28%,专业学位报考人数占比72%。
●截至网上确认前,西北政法大学2023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5037人。其中,专业学位报考人数11155人,占74.2%;学术学位3882人,占25.8%。
03、理科报考缺口大,人文社科类扎堆
不同专业考生报考热度差异大,根据南昌航空大学截至10月20日对报名人数较少的专业统计,在41个报名较少的专业中,理工类专业有32个,占比接近八成。而报名(较)少的专业,学校根据往年情况推测,上线人数将低于或者接近预录取人数。
大量理工类专业报考人数较少,另一方面,人文社科类专业,竞争激烈。即便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成为报考热门。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截至10月20日考生报考情况统计,报考人数最多的前五大专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工程管理、法律(非法学)。报考人数均在600人以上,其中公共管理超过2000人。
04、考研热度持续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学历贬值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就业竞争压力大。尤其是体制内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学历要求,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竞争力。“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俨然成为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后的”二次高考“。
自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同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2%-5%的区间。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同比增长18.37%,规模和增量均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增长率为7.62%,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对考研动机调查分析,有超过一半的考生是因为当下就业困难而选择考研。此外,有超过四成的考生是因为对本专业兴趣浓厚,而继续深造。
05、“双非”院校成热门
传统考研一般指向上考,即“双非”考"双一流"高校,但最近一年出现了明显的向下考的现象,被称为“逆向考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的学历贬值;
●社会对人才评价与筛选的门槛不断提高;
●考研竞争加剧,上岸是第一要务。
在今年的报考中,部分“双一流"大学报考人数增长水平明显低于"双非"院校,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双非"院校的报考增长率普遍较高,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延安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增长率均超过了30%。
根据对考研学生目标院校调查,今年参加考研的考生:
●有近五成的考生目标院校为双非院校;
●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比超过三成;
●最后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比两成多。
在具体的择校中,考生主要关注学校哪些方面?
●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考生关注学校好不好考,分数高低。
●其次是学校实力,占比为56.07%;
●另外,意向专业招生人数多少关注度也较高,占比为41.43%。
06、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
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2021年则达到了近117.65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近一倍。尤其是2020年招生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20.7%,创下近年增长新高。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年研究生招生117.65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6.32%;其中,博士生招收12.58万人,硕士生共招收105.07万人,硕士研究生招生量约占总量的90%。
07、在校研究生六成出自“双一流”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对比2010的153.8万,增加了179.4万人,增幅超过一倍多。
从高校方面看,2021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共195.4万人,占全国58.7 %,接近六成。
08、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总体来看,多数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学校增长幅度较大。与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比,2023年“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均明显增长。
●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500人,相比2022年增加招生计划500人。
●安徽大学五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2019年计划招收2615人,2023年计划招收人数达到4586名,五年间增长1971人。
●河南大学近四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由2019年的2800人,增长到2023年的5500人,五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2700人。
09、专硕持续增长,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不断优化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突破40万,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超过60万人,并与学硕招生人数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随着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丰富、人才选拔考试方式的完善,专业学位的报考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强。
●长安大学近六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长。从2018年招收专硕1462人,到2023年招收专硕2049人,六年间扩招专业硕士587人。
●内蒙古大学2020年招收专硕1305人,到2023年招收专硕1823人,四年间扩招专硕518人。
2021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48%
2022年7月,教育部官网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35多个硕士点,其中专硕占了65个,占比48%,接近五成。而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则超过七成。
总体来说,专硕是越来越符合大趋势,”名校buff“效益降低,”能有书读“成为了大多考研人的选择。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报名人数增幅不大,但大趋势还是上涨的,同学们还是尽早考研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