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今的主流话语体系里,围绕中青年人群所展开的关键词,正在变成:低效,失业,优化,危机。
总被这样铺天盖地的舆论包围,任谁都会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够努力?”“我是不是没能抢占先机?”“我是不是不该总活在舒适区?”
一旦哪个答案不够笃定,中青年人群就无法控制的焦虑着,在数不清的深夜里辗转反侧,满脑子只剩下:用点什么药才能治好自己?
湛庐文化发布了一则《2022职场人阅读报告》:
其中提到2022年职场人纸质书+电子书的阅读量是18.75本。在日均阅读上,接近七成的职场人每天阅读时间一个小时。
同时,报告也指出2个关键发现:
20-30岁的职场人多是为了职业发展而阅读,提升自己的欲望更强;
30-40岁的中年群体,多是为了解决当下遇到的困惑和烦恼而阅读;
换言之,职场上的读书学习,更加功利。
也因此去读书学习,去读一个MBA,顺理成章的就变成了这届打工人眼里新的“灵丹妙药”。
近八年来MBA报考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悉2024年更是有超过24万人挤破头想拿下这学位。
报考了MBA,就能够解决掉职场焦虑、成长焦虑、财富焦虑等等。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朋友:
37岁,父母年过七旬,孩子6岁,离婚3年,房贷车贷一样不落。
原本是一个知名教育企业的管理者,但因为这几年行业变化,事业一落千丈,前路迷茫。
那段时间,他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课程培训现场听课,大到讲商业模式,小到专业技能,什么都听。里里外外钱没少花,但除了在参加培训时候短暂的兴奋之外,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
后来他说,那段时间太焦虑了,想用各种课程短暂地逃避一下现实。
读MBA,并不是用来逃避现实,而是真正的静下来心来,对现实生活中让你困恼的事情进行剖析,读MBA不是雪中送炭,更是让你醍醐灌顶的灵药。
它只是途径,不是终点,终点在哪里,需要自己来回答;
它只是圈子,不是人脉,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才是整合人脉混圈子的关键;能给你一点自信和再次出发的勇气。
知乎上有个热门讨论:
#那些工作十多年还去读MBA的人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还会差一张文凭?#
高赞回答如是说道:“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职场的瓶颈,已经不在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而在于自己所处的圈层。”
职场需要沉淀,但持续的沉淀背后,往往不可避免地进入固化阶段:
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接触相同的人事,业务千篇一律,晋升停滞不前。
很多时候,职场人的困境并非是努力不够,经验不足,而是内在认知,造就了外在瓶颈。
报考MBA之前,最好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你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吗?你有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吗?你有清晰了解你的职场发展规划吗?
如果你需要的是:
第一:完善知识结构
当你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爬到一定阶段,总会看到瓶颈,比如你做了10年财务,做到财务经理的职位想再晋升到CFO,就需要广泛涉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让你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宽。
第二:拓展商业资源
商业社会中,资源的价值是非常大的。行业资源和异业资源都是提升运行效率最有效的工具。这个年代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第三:开拓视野和思维
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探求新的机会是十分重要的,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比如用经营一家企业的角度去经营人生;或者取得交换机会,去学习和体验先进的运营和产品模式等等。
那么这是你在MBA教育中就能够获得的解答。
学习MBA在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个人素质和人脉资源方面可以搭建起一个比较完整框架,这会促使你去发现机遇,去解决问题、创造商机。